昨晚睡前讀到這段,討論了刺魚的演化以及人類防禦武器的演變,讓我燃起重回奇美博物館觀看兵器廳的興趣,沒能在演化課堂前閱讀到有點可惜!這兩週還可以跟學生稍微討論一下,他們應該還有印象!
以下是摘要書本部分內容及自行上網搜尋的圖片。純為讀書筆記,有錯誤還請留言告知。
一開始,內華達湖裡的刺魚幾乎沒有任何具有保護功能的武器(只有一根背棘、殘存的腹棘痕跡和少許的腹部骨板)。八萬四千年前,這類型的刺魚完全被具有盔甲的刺魚所取代(三根長被棘和完整腹棘)。石溪大學的生物學者懷疑是因為有海魚進入湖裡的緣故,直到早期魚種完全消失之前,這兩種魚共存了近一百年,值得注意的是,在接下來的一萬三千年中,防禦武器在這批魚中逐漸消失。
今日多數湖棲型刺魚身上都沒有防禦性武器。有研究者發現,湖棲型刺魚的天敵要比海棲型要少得多,湖中的天擇作用較鬆散,並不偏好較大的骨板和長棘。況且在湖中長出一套護甲所付出的成本也比在海洋中高。在淡水中,骨骼生長所需的鈣離子濃度較低,保有長刺和大型骨板並不划算。但總有例外,華盛頓湖裡的刺魚身上的棘和骨板都比其他湖裡的刺魚來的大。由於汙水防治成效卓著,湖水透明度改善,便有人在湖中引進鱒魚,鱒魚則掠食刺魚,掠食者變多促使刺魚長出更大型的武器。
人類的盔甲就跟刺魚雷同。人類最早的盔甲是盾牌形式,最初是獸皮,後來將皮革繃在木板上;人類最初製造的武器是用火來硬化的尖棒及附有燧石刀片的長矛。後來冶金術帶來更強大的武器,但質地較軟易頓,後來有了鐵器,原本的獸皮無法招架,人們開始在灰甲上加裝金屬環或是盾牌外加裝金屬片,以抵抗長矛長劍。
古希臘戰士穿的是皮質胸甲,前後有青銅錘片護板,
古羅馬戰士的金屬片以重疊的方式縫製,就跟魚鱗一樣。
直到十字軍東征(西元1100~1300)以鐵環相連縫製而成的鎖甲成為戰鬥標準服。鎖鍊甲可以抵擋大多數的金屬刀械,但抵擋不了強烈的衝擊力,因此士兵通常會在底下穿上厚重的衣物。
十四世紀末成套金屬板製作的版甲取代了之前的金屬皮革混搭盔甲,直到戰爭開始使用火藥槍隻才遭淘汰。
金屬環製成的盔甲重達23公斤,其中還不包括填充的獸皮;光是頭盔就重達9公斤。板甲更是負擔,要是被打倒或推下馬只有死路一條,沒有其他人的協助是站不起來的。
十六世紀末十字弓和長弓的出現,讓板甲背受質疑,箭頭是可以射穿板甲的。(壓力和接觸面積成反比的應用阿!)
和刺魚一樣,一旦好處消失,盔甲就不在有存在價值,所以保護身體的盔甲就這樣從戰場上消失了四百年,直到新的發明出現:Kevlar克維拉,也就是防彈背心的材料。
WIKI:Kevlar克維拉 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 是美國杜邦公司於1965年推出的一種芳香聚醯胺類合成纖維,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,而密度僅為鋼鐵約五分之一(克維拉密度為1.44g/cm3;鋼鐵密度為7.859g/cm3)
博客來 商品: 《動物的武器》
感覺跟武器的演變有很大關係呢~!
回覆刪除對啊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