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

心得摘要 《浮光》節錄1

 P23  光與相機所捕捉的 Hunting Wild Life and Flashlight     正片
「隨著相機越來越輕便,快門愈來愈迅速,相機漸漸和過去的獵槍一樣,成為博物學者行走野地必然攜帶的工具。........」

P26  Adolphe Braun 作品 Deer and Wildfowl

「這張照片對我而言,呈現了人所可能決定如何對待自然的雙面性:可以用火藥可以用光。」




P28
「他們終其一生在發現光與相機所能捕捉的野地與野性,他們終其一生都在追獵光的標本。而他們面對自身的照片時,將會追憶、重溫那個他們曾經親臨的現場,然後他們將會發現,自己才是光與相機所捕捉的。」

讀到這幾頁時,讓我驚覺,是不是因為這樣迅速且便利的「獵取」環境的一切,人們自以為擁有了「他們」,而對於他們正在一點一滴的消逝這件事實無動於衷?

P65  稍縱即逝的現象Ephemeral Phenomena  正片
「攝影術語和射擊術語有深度互涉,比如說『上底片』與『上膛』的英文用詞(load)是一致的,而我們卻也可以發現,『拍』一張照片從最溫柔的find到最衝擊性的shoot,恰好也是人類對待自然的幾種姿態。」

此篇章中談論到名稱這件事。通常生物只有生物名:象、豹、北極熊、旅鴿,而人類或是與我們極親近的生物才會擁有專屬名:木村拓哉、比爾蓋茲。林旺死掉,讓對他有感情的人們傷心,而非只是一頭大象死掉。林奈當年簡化了命名法,一定料想不到會有這樣維妙的關係,如果每一樣被發現的動物都有專屬的名字,而非學名。是不是人們會更重視他們呢? 也許社會頭版會出現『林姓鯊魚被發現斷鰭斷尾棄屍在太平洋!』看起來是不是有感覺多了?

P66
「我們擁有的生物照片數量與種類都不斷增多,而我們擁有的生物數量及種類卻不斷減少」



P77 稍縱即逝的現象Ephemeral Phenomena  負片

梅維爾  「台夫特即景」

題外話,此篇章提到了梅維爾的作品,自從在大塚美術館看了一些他的作品,就喜歡上這位荷蘭畫家,畫得跟照片一樣神奇,傳說是他的好友--雷文霍克提供了不少光學概念,忘了是哪個影片或是文章提到的,梅維爾的作品裡有兩幅「天文學家」、「地理學家」,據說裡面的模特兒就是雷文霍克本人。雖然對照雷文霍克的肖像,感覺差很多(尤其是那鼻子!) 依據創作的年代推算,當時雷文霍克應該也37歲吧?也許他中年發福?


近期喜愛梅維爾作品,意外收到朋友荷蘭來的明信片中,也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,讓我驚喜。在吳明益老師的書裡,又遇見,莫名喜悅。






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

心得摘要 《動物的武器》 第一章 偽裝和盔甲

昨晚睡前讀到這段,討論了刺魚的演化以及人類防禦武器的演變,讓我燃起重回奇美博物館觀看兵器廳的興趣,沒能在演化課堂前閱讀到有點可惜!這兩週還可以跟學生稍微討論一下,他們應該還有印象!

以下是摘要書本部分內容及自行上網搜尋的圖片。純為讀書筆記,有錯誤還請留言告知。

       一開始,內華達湖裡的刺魚幾乎沒有任何具有保護功能的武器(只有一根背棘、殘存的腹棘痕跡和少許的腹部骨板)。八萬四千年前,這類型的刺魚完全被具有盔甲的刺魚所取代(三根長被棘和完整腹棘)。石溪大學的生物學者懷疑是因為有海魚進入湖裡的緣故,直到早期魚種完全消失之前,這兩種魚共存了近一百年,值得注意的是,在接下來的一萬三千年中,防禦武器在這批魚中逐漸消失。
       今日多數湖棲型刺魚身上都沒有防禦性武器。有研究者發現,湖棲型刺魚的天敵要比海棲型要少得多,湖中的天擇作用較鬆散,並不偏好較大的骨板和長棘。況且在湖中長出一套護甲所付出的成本也比在海洋中高。在淡水中,骨骼生長所需的鈣離子濃度較低,保有長刺和大型骨板並不划算。但總有例外,華盛頓湖裡的刺魚身上的棘和骨板都比其他湖裡的刺魚來的大。由於汙水防治成效卓著,湖水透明度改善,便有人在湖中引進鱒魚,鱒魚則掠食刺魚,掠食者變多促使刺魚長出更大型的武器。


人類的盔甲就跟刺魚雷同。人類最早的盔甲是盾牌形式,最初是獸皮,後來將皮革繃在木板上;人類最初製造的武器是用火來硬化的尖棒及附有燧石刀片的長矛。後來冶金術帶來更強大的武器,但質地較軟易頓,後來有了鐵器,原本的獸皮無法招架,人們開始在灰甲上加裝金屬環或是盾牌外加裝金屬片,以抵抗長矛長劍。

古希臘戰士穿的是皮質胸甲,前後有青銅錘片護板,
古羅馬戰士的金屬片以重疊的方式縫製,就跟魚鱗一樣。

直到十字軍東征(西元1100~1300)以鐵環相連縫製而成的鎖甲成為戰鬥標準服。鎖鍊甲可以抵擋大多數的金屬刀械,但抵擋不了強烈的衝擊力,因此士兵通常會在底下穿上厚重的衣物。

十四世紀末成套金屬板製作的版甲取代了之前的金屬皮革混搭盔甲,直到戰爭開始使用火藥槍隻才遭淘汰。

金屬環製成的盔甲重達23公斤,其中還不包括填充的獸皮;光是頭盔就重達9公斤。板甲更是負擔,要是被打倒或推下馬只有死路一條,沒有其他人的協助是站不起來的。

十六世紀末十字弓和長弓的出現,讓板甲背受質疑,箭頭是可以射穿板甲的。(壓力和接觸面積成反比的應用阿!)

和刺魚一樣,一旦好處消失,盔甲就不在有存在價值,所以保護身體的盔甲就這樣從戰場上消失了四百年,直到新的發明出現:Kevlar克維拉,也就是防彈背心的材料。

WIKI:Kevlar克維拉  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  是美國杜邦公司於1965年推出的一種芳香聚醯胺類合成纖維,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,而密度僅為鋼鐵約五分之一(克維拉密度為1.44g/cm3;鋼鐵密度為7.859g/cm3)


博客來 商品: 《動物的武器》